437必赢会员中心
毕业设计教学规范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毕业设计(论文)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或从事科研工作初步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所有学生都应认真完成这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
2.毕业设计(论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设计(论文)的实践,拓宽专业面,加深加宽已学理论知识。
3.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应安排以下环节的训练,但可根据培养目标及课题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进行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2)方案比较与选择;
(3)理论分析;
(4)实验分析;
(5)工程或工艺设计与技术措施;
(6)技术经济分析;
(7)进一步提高运用各种技能和工具水平(加查阅中外文献资料,运用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使用计算机、工程制图、实验测试、装配调试、加工制作等);
(8)工作计划和组织管理;
(9)总结提高,撰写报告;
(10)语言和文字综述与总结。
二、组织领导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分管院长领导下,实行院、系两级管理。
2.分管院长指导学院办公室具体负责:
(1) 批准各教学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包括校外指导教师)名单。
(2) 研究、检查、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 批准各专业答辩小组名单及答辩安排。
(4) 组织安排院级答辩的相关事宜。
(5) 处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其它有关业务(如场地安排、论文、
图纸归档等)问题。
3.各教学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由系主任具体负责:
(1) 组织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联系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地点、安排指导教师(包括校外指导教师),并按要求于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报学院办公室。
(2) 拟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安排及答辩小组名单,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开始前报学院办公室;
(3) 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上报工作。
(4) 处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有关业务问题。
(5) 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及资料归档工作。
三、题目选择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否得当,工作量是否合理,是毕业设计(论文)顺利进行的关键,选题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从培养目标出发,有利于巩固、运用和拓展过去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训练。
2.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使课题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真题真做。这对克服某些实际课题的局限性,摆脱现实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和培养是有益的。
3.根据专业性质不同,各专业的选题应有所侧重。例如,设计类(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生产组织设计等)、技改类、论文类和报告类(调研报告、分析报告和实习报告等)等。
4.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范围和深度,既要符合学生在校已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情况,又应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题目难易要适中,份量要适当,过程要完整。
5.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自己提出题目,但要经教学系同意,分管院长批准。
6.选题时必须有充分的资料、文献、数据、规范作依据。
7.每学年第一学期初,各教学系根据毕业生的学习实际与个人意愿进行分组并指配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系主任审核汇总后报学院办公室,经分管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应由讲师以上(包括讲师)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不宜单独安排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但可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外聘指导教师,须具有相当于讲师以上的职称,且院办公室及所在系必须经常检查落实教学要求、进度和质量等情况。
1.指导教师一般应有实际的设计、实验或研究工作经验,要严谨、踏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提倡不同学科教师互相结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2.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业务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上面,善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体任务是:
(1)认真做好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
(2)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给指导的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指导、审查学生拟订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工作内容与方法。
(4)指导和检查学生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5)指导教师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跟踪、指导和检查,做好学生考勤、答疑、个别辅导、进度控制、质量检查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等工作。对外出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短信、邮件、QQ、微信等形式经常与学生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对任务的完成状态。
(6)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学生参加毕业答辩,并根据“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出恰当的评语及给出成绩。
3.为确保教学质量,每个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以10—15人为宜。
4. 指导教师每天指导不得少于两次,时间累计不得少于4小时,并做好指导记录,指导教师在指导设计过程中原则上不得出差,确需出差,需向分管院长请假。
5. 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每个课题的指导教师组都应作出书面总结,经所在系主任审阅后,报送学院办公室存档。
五、学生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资格审查的学生,方可参加毕业设计(论文)。
2.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论文)要认真踏实,刻苦钻研,努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
3.学生要尊敬指导教师,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
4.学生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不得抄袭和弄虚作假。
5.凡是未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6.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要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制度,严格遵守纪律,爱护仪器设备和公物。
7.为保证综合训练,全面反映毕业生质量,所有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必须完成要求的工作量。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通过“评审”、“答辩”两个环节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并给出评语。
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的程序大致如下:
(一)评审(评定“评审成绩”)
学生将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及附件(包括任务书、图纸、设计说明书等),按时呈交本专业指导教师组评审,由指导教师组集体商定对学生及其设计(论文)给出评审成绩。
评审成绩满分为60分,它包括工作态度、设计能力、绘图能力、文字论述及设计计算能力等计分要点。
评审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二)答辩(评定“答辩成绩”)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均在答辩会上公开进行,“答辩成绩”满分为40分,由毕业答辩小组集体评定。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由指导教师根据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情况和其答辩情况,给出定性评价。其内容一般包括:工作态度、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图纸质量、文字论述及设计计算能力、报告水平和回答问题情况等以及存在的问题及错误。
(四)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是以上两项成绩的叠加,再折算成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其优秀不超过10%,良好不超过20%,及格和不及格不超过10%。
(五)鼓励学生做设计类或技改类题目,此类题目成绩一般在一类分值区间评定,即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中评定等级;论文类题目成绩一般在二类分值区间评定,即在良、中、及格、不及格中评定等级;报告类题目成绩一般在三类分值区间评定,即在中、及格、不及格中评定等级。特别情况经研究可不受上述限制。
七、答辩顺序及方式
1.毕业答辩实行系和院两级答辩制度,院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2.专业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设组长1名(一般由系主任担任),记录员1名(一般由院办公室人员担任),负责本专业全体毕业生的答辩工作。
院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7人组成(一般由外聘专家、学校领导、教务处及科研处领导、院领导和各系主任担任),设主任1名,秘书1名,负责全院各专业推荐的毕业生和随机抽查的毕业生的答辩工作。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各专业一律在教学计划确定日期内完成。
4.学生在答辩前用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简要报告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1)课题任务、目的与意义。
(2)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等。
(3)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4)设计(论文)的价值。
(5)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5.提问答辩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提问内容应包括:
(1)要求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课题有关的基本理论、认识、方法和原理。
(3)考察鉴别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6.全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后三天,由各教学系按规定格式、内容和要求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册和论文、图纸等报院办公室存档。
八、毕业设计论文归档与处理
1.对学科领域、科研、生产技术上有创新的成果,由学院里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努力使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毕业设计(论文)一律按规定的规范装订、加文号,由学院办公室存档。
3.查阅或借用已入档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任何人不得私自向外单位送阅业已存档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2014年11月